“认出车标,就是孩子需要了解的汽车文化吗?”是关于车标的文章,由车工厂为您整理发布。
有个朋友,一家都是“汽车迷”。一进他们家门,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汽车玩具、模型几乎铺满了客厅地面,简直无处下脚。朋友一脸的无奈和得意,指着角落里被小汽车“淹没”的展示柜表示,不是不收拾,实在是收拾不过来,看不见的地方还藏着好多……
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并不是特例。谁说中国没有汽车文化?从我国汽车玩具的巨额年销量就能看出,汽车文化的培养已经从娃娃抓起了。由家长带孩子,两代人正一起慢慢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“中国式汽车文化”:
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,一再地“换车”被认为是“爱车”;对于孩子来说,“认车标”成了必备技能之一。
当家中的汽车玩具越来越多,小孩子热衷于去和别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新玩具车,而家长则满心期待孩子能够认全各种汽车的牌子,方便向其他家长炫耀——似乎只顾着玩玩具,不记住点什么的孩子,这么多年的汽车都白玩了。
对汽车的物理占有,满足了中国两代人的虚荣心。
但是占有并不等于拥有文化,我们想要的“汽车文化”究竟是什么样的?
美国作为“车轮上的国家”,汽车普及率很高。他们一直以自己的汽车文化为骄傲。他们对“汽车文化”的理解,或许可供我们参考一二。
美国人追求车一定要粗犷奔放,有那种随时上路上演汽车公路片的准备。他们偏爱便于户外运动载物拉货的皮卡,耐用是选车的重要标准。并且,人们习惯于选购二手车,并不觉得开旧车有失身份。
美国的汽车文化,贯穿着每一个美国人的一生,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培养动手能力
美国汽车文化的流行,使美国人不仅热爱开车,同样也热衷自己动手修车。修车仿佛是一个与车交流感情的过程,自己动手修理或改装过的汽车,就成为了自己亲密的伙伴。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,美国的孩子也习惯于凡事自己动手,亲力亲为。
在规则中追求自由
开车上路,获得自由的同时,也必须遵守各种交通法规。美国虽然车辆占有率高,但因为人口稀少,很多时候路上并没有警察,全靠司机自己遵守交通规则,来保障道路的正常运行。因此孩子们会从小接受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追求自由的观点。
勇气与冒险
与汽车文化一起并行的是美国的公路文化,几个年轻人开车上路,来一段说走就走的公路之旅,成了美国青春电影中的经典桥段。那种在公路上飞驰,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每个人风尘仆仆却依旧热血的故事一次次戳中青年人的心。在孩子们心目中,拿到驾照则意味着长大、独立,离开父母的庇护,开始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。美国孩子从小就深受汽车文化的影响,他们培养勇气与冒险精神,不怕奔波,一路向前。
美国电影中,表现汽车文化的电影不在少数。但对于美国孩子来说,《赛车总动员》系列电影在他们的心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,这甚至可以算作他们关于汽车文化的较早启蒙。
与美国其他的公路电影相比,《赛车总动员》系列有着一样的沙漠、一样的荒芜冷清的场景,但它传递的汽车文化又与其他的电影不完全一样。
《赛车总动员》苐yi部,通过电影中的角色之口说出“66号公路不像洲际公路这样切开大地,而是和大地一起起伏,一起扭转。车子不是开车去找乐,而是开车取乐。” 传递了汽车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——学会享受生活。
第二部电影中,板牙拼劲全力为了救闪电,而闪电也不顾危险对板牙不离不弃——关于“友谊”与“勇气”。
第三部在前两部的基础上又探讨了更深的问题,关于选择,选择继续比赛还是选择转型做教练,选择自己优先还是他人优先——关于“取舍”和“超越”。
三部《赛车总动员》电影,所传达出的汽车文化的内涵丰富而充满哲思,对我们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启示。
其实,对于孩子们来说,购买更多的汽车玩具带来的快乐是有限的,孩子们需要了解真正的汽车文化,从这种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力量。像闪电麦坤一样追求不断超越自己,像板牙一样真心对待朋友,像水箱温泉镇的居民一样,热爱赛车,热爱公路,也同样热爱每一天普普通通的生活。
《闪电麦坤和朋友们的707词大冒险》就是一本以“汽车文化”为线索的赛车美绘故事集。
全书共有7个篇章,每章一个成长主题:认识自我,关爱他人,规则意识,竞争意识,抗挫折力,坚持梦想,热爱自己的家园……讲述了闪电麦坤和他朋友们的七十个精彩的赛车故事,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汽车文化。
书中还包括7个需要小读者看图补充情节的自创故事,让你的汽车文化带有自己的风格特色。快用连珠妙语填满空白的对话泡吧!
此外,书中还收录了十几个与车有关的知识链接,让孩子能全方位地体验“汽车文化”的精髓。
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手中的一个汽车玩具,他们更渴望走进那个充满新奇冒险的汽车世界。希望父母们都能给他们一个领略真正的“汽车文化”的机会。就从周末午后,和孩子一起翻开这本书,开始。
声明:“认出车标,就是孩子需要了解的汽车文化吗?”由车工厂摘自sohu号。
以上就是关于认出车标,就是孩子需要了解的汽车文化吗?资讯的全部内容了。